shopping_bag

能言善道的沙丁魚 $300

要不要一起用耳朵聽聽水面下的世界?這想法太詭異了嗎?然而,在魚兒悠遊其中的這個「無聲世界」裡,大魚、小魚卻全都絮絮叨叨在講話⋯⋯而且,魚兒們確實有故事要對我們訴說!

※購書限定加購商品

add_box 加入購物車(小計$

highlight_off

畢勒.弗宏思瓦

能言善道的沙丁魚

來自海洋國度的奧妙故事
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黑白 256 頁
2024 年 4 月 3 日

定價 380 $ 300


要不要一起用耳朵聽聽水面下的世界?這想法太詭異了嗎?然而,在魚兒悠遊其中的這個「無聲世界」裡,大魚、小魚卻全都絮絮叨叨在講話⋯⋯而且,魚兒們確實有故事要對我們訴說!

畢勒.弗宏思瓦,身兼科學家、海洋動物專家與演說家三棲身分,以簡潔、幽默的筆觸,引領我們拜訪音樂造詣非凡的鯨魚,或是讓世人發現美洲的鱈魚。他請沙丁魚侃侃而談,也讓鮪魚喋喋不休;他陪伴我們在聆賞海馬大展琴藝之餘,也一同洗耳恭聽大海扇蛤的敲打樂。 神話傳說、奇聞軼事與科學發現三者並肩同游,在擁有人眼不可見色彩的螢光水母照耀之下,本書揭開了一趟深入科學與歷史海床的下潛之旅。我們將在其中發現,真實事物經常比傳奇故事更加匪夷所思。這趟如夢似幻的沉浸體驗,將使我們驚嘆連連,並對這個出乎意料之外的海洋國度,由衷升起崇敬之心。


作者 畢勒.弗宏思瓦

醉心於海洋世界的物理學家。自就讀巴黎高等師範學院(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)後,他即投入在流體動力學的研究之中。而諸如法國電視二台(France 2)的節目《演講大賽》(Le Grand Oral)──他是優勝得主──這類的演講比賽,則推促他探入另外一個領域,亦即文字詞語的世界。他於是結合這兩個領域的長才,致力於向我們傳遞他全心保護海洋的願望。


商品資料

書名
能言善道的沙丁魚
原文名
ÉLOQUENCE DE LA SARDINE: INCROYABLES HISTOIRES DU MONDE SOUS-MARIN
作者
畢勒.弗宏思瓦
譯者
沈台訓
定價
380 元
裝幀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黑白 256 頁
ISBN
978-626-9782482
出版日
2024 年 4 月 3 日
出版
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電子書
樂天Kobo電子書open_in_new
Readmoo讀墨open_in_new

相關書籍

能言善道的沙丁魚 試讀
close

魚兒有話想說

縱身下潛,是為了理解魚兒在水面下的感受。

難免自問:我們的先人在下潛時是否沒有學會說話。

可以觀察到,在水下世界中,色彩與氣味皆是一種語言。

也能發現到,在不可見的平行宇宙中,可以讀到無聲海洋的字幕。

當我們走入海水中,最難的一點是,讓水淹過肩膀。當水深只浸到小腿或腰部,我們的狀態仍舊如同處在陸地上一般;我們還是籠罩在太陽的熱力之下。然而,當水深一超過肩膀,身體往往會一陣哆嗦,讓人頃刻置身在一股席捲我們的惡寒當中。我們只能心一橫,縱身下潛。

當我第一次去海中潛水,冷冽的海水所激起的戰慄感,讓我不由自主發出一聲離奇的喊叫。由於臉上戴著潛水面鏡,嘴裡還塞著呼吸管,所以嘴巴喊出的聲響,嘶啞如同野獸的低吼。彷彿響自史前時代的這個呼嚕怪聲,剛好可以翻譯成「水好冷喔」;而這反映了,我在面對這個既單純又出人意表的處境時的驚訝之情。嘴裡含著一條塑膠管,雙眼前面戴著一片壓克力玻璃,如此的裝備在一舉之間,便讓原本掩藏在波光粼粼水面底下的混沌世界豁然現身,既清晰又新奇。一旦穿越了分界線,水體不友善的環境性格便一轉而為明朗率直,輕柔地承載起我來。我遨遊其間,我顧盼其間,我呼吸其間。但卻無法在這兒說話。潛水用的呼吸管將我的嗓音,轉變成粗糙原始的呼息聲。我朝著呼吸管講了幾個字,但卻只聽到動物的吼鳴傳來。這彷彿是一種與大自然所達成的默認協定:儘管我獲得了某種本領,可以看見海洋所掩藏的一切,可以聽見它縈繞於我雙耳的聲響,可以四處悠遊,在它仿若失重狀態的懷抱中漂浮搖盪──但我卻失去了藉由詞語表達自身的能力。

這種失語給人帶來一種古怪的感受:有時感覺那就像是一種演化,彷彿我們踏上邁向新天地的征程;但有時又像是一種回歸,回返到遙遠起點的原始狀態,當人類還處於尚未使用話語的階段。

對人類來說,海水環境既敵意環伺,又寬容相迎。我們害怕跳進水裡,但對於適應水體環境來說,人類其實已經萬事俱備。我們的身體出奇地適合潛水。只消往臉上潑上一些冷水,就足以喚起我們的潛水反射,瞬間自動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心搏速率,以便讓我們為了憋氣下潛做好準備。

人體明顯配備有執行水棲生活的許多本領,或許甚至有點太多,以致讓人開始懷疑,這種種應該不會只是出於幸運的巧合而已。某些人類學家對此提出了假設:或許正是為了走入水中,我們的先祖才在演化上與猿猴分道揚鑣,從而成為了人類。

若非如此,該怎麼去解釋,我們沒有毛茸茸的外表?我們為何是靈長類動物中唯一擁有皮下脂肪層的物種?或者,我們為何具有數以百萬計的、相對巨大的皮脂腺,來為皮膚上油?而且,為何其他的陸生動物都沒有配備比例如此之高的皮脂腺?人體這種種神祕特性,看似毫無用處,卻讓我們與猿猴有別;而究其原因,這應該是對海洋環境適應的結果。如同海洋哺乳動物,我們的皮膚同樣光滑無毛,而藉由皮脂來上油,因此也擁有防水特性;不僅如此,人體的脂肪墊(bourrelet de graisse)同樣也具有防寒效用。而另一個怪異的現象是,人類的新生兒擁有水下閉氣的反射作用,可以仰泳漂浮,然而,年幼的黑猩猩落入水中則會沉沒溺斃。在兩百萬年前,當人類這一種屬與黑猩猩的先祖各奔前程之際,我們的先祖可能為了熬過熱帶草原的乾旱時期,因此需要在海岸地帶或沼澤地區尋找食物充飢。人類先祖可能因此依靠雙腿站立起來,以便長時間維持如此的直立姿勢。而為了採集貝類、睡蓮的莖桿或其他植物的根部而進行潛水,他們也因此學會了控制呼吸的方法,然後,由此一路發展到演化的進程讓人體的喉頭下降、形成聲帶為止。於是,可能正是出自潛水的需求,我們才獲得人類演化上兩個決定性能力的基礎:雙足行走與語言表達。

對於上述這樣的說法,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相信嗎?或是可以相信到多大的程度?這個假說在一九六〇年代逐漸為人所知,但卻引發了眾人的懷疑與論戰。人類的演化經由某個「失落的環節」,因而演變出專屬海洋的生活模式──這樣的主張,聽起來似乎誇大其詞、毫無根據。然而,近來有關非洲出土的化石研究卻暗示,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,海洋環境在距今二百五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年之間的非洲南部地區,亦扮演一個關鍵角色。為了勉力安度乾旱季節,適應水體環境成為首要之務,以便可以在綠洲地帶覓食維生。而獲得了這個適應能力,可能也推動了首批人類離開林木覆蓋的森林地區,讓他們踏上平原地帶去探險,並由此征服了世界的其餘地區。

我們儘管從樹上下到了地面上來,但卻從未真正征服大海。在海洋中,所有魚兒都將告訴你這件事──我們無法看清一切的底細。因為,單靠觀看,並不足夠。

?

從我最初的潛水之旅開始,我便在地中海的海底岩床上,驚嘆地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多樣性:我見到雜斑盔魚與海鯛(sar)遨遊在水藻與礁石之上,如此令我心馳神往,彷彿在觀看一場劇場演出。如同在舞台之上,海中奇景除了充滿光影斑駁與變動不居的影像之外,同時還會傳出或隆隆低鳴、或嗶剝作響的聲音,如此高深莫測,不時貫穿耳際。這不禁讓我以為,自己正在欣賞一齣戲劇的全本演出。然而,實際上,我只看到一部分而已。我不過只是在觀看一部默片,而且還沒辦法看到字幕。而對於在這些影像背後,還潛藏著各種各樣的對話,我當時則完全一無所知。

舉例來說,海洋的字幕有時是以「氣味」這種語言所寫成。在海面之下,氣味就是一種語言。海水可以搭載一些我們無法嗅聞出來的味道。我們在潛水時經常會夾住鼻子。除非戴上潛水用面鏡,便不用多此一舉;而這比起只是戴上泳鏡,實在讓鼻子舒服多了。夾住鼻子,有其道理:因為,喝到水會使人非常難受,而要是從鼻子進水則更加糟糕。況且,我們的鼻腔無法嗅聞海中的氣味。

然而,波濤所運載的氣味分子,可說不可勝數。魚兒聞得到;牠們棲居在一個香氣紛呈的銀河系中。魚類可以辨別海中各色各樣氣味的細微差異;牠們也能嗅到遠地飄來的若有似無的氣息。記憶浸透著氣味:在回想某些地點、某些舊書、某些季節或某些人時,沾染氣味的模糊回憶喚醒了其間種種不可磨滅的情感。在魚兒的回憶中,便充滿著這類的嗅覺記憶。

遠在格陵蘭(Groenland)海域漫遊的大西洋鮭(Salmo salar),就能嗅到牠的出生地──布列塔尼(Bretagne)一地的某條溪流的氣味。牠能乘風破浪追逐這些飄渺的氣息,一路游回到那條溪流的入海口。然而,那說起來已經是好多年前所留下的記憶:當大西洋鮭還是隻小魚苗,牠浮上河面為牠的魚鰾充氣,因而吸入了夏日夜晚的香氣。這涉及濃度極低的氣味分子:在遼闊的大海中,源自那條溪流的一丁點氣味,稀釋在,來自其他不計其數的河流所匯聚而成的巨量氣味分子之中。但鮭魚聞得出來,永遠都可以重新辨認出那股屬於出生溪流的味道。

氣味可以喚起如此之多的情感,魚類因此使用氣味來彼此交談。你只是看到一隻魚兒在那兒轉悠,但牠四周的海水卻繚繞著一團團不可見的、充滿情感的香氣──此即費洛蒙。魚類透過費洛蒙表露自己的心緒狀態。那是有關壓力、情愛、飢餓等等的裊裊氣味。這種種氣味都針對單一一種接收者而發送,不過,有時也會被意料之外的鼻子所截收:一隻小魚所發散的焦慮氣息,可以提醒同類對危險提高警覺,但掠食性魚類聞到後也會因此胃口大開。嬉遊在珊瑚礁海域、色彩斑斕的小型魚類雀鯛(demoiselle),卻在彼此溝通上利用了這個缺陷來創造優勢。因為,當一群雀鯛中有一隻遭到掠食者傷害或捕捉時,這隻受害者會釋放出更多示警的焦慮分子,而這麼做的目的是──吸引更多的掠食者前來搶食!一擁而上的這些掠食者於是為了爭奪獵物而彼此大打出手,而在一團混亂之中,雀鯛便能趁隙脫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