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_bag

如何聆聽爵士樂 $350

掌握5招聆聽技巧 × 探索12種爵士樂風格 × 聆賞9位大師經典名作,資深爵士評論家公開爵士樂的聆聽關鍵,帶領讀者享受爵士樂的搖擺魔力。

※購書限定加購商品

add_box 加入購物車(小計$

highlight_off

泰德・喬亞

如何聆聽爵士樂
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黑白 304 頁
2017 年 8 月 9 日


掌握5招聆聽技巧 × 探索12種爵士樂風格 × 聆賞9位大師經典名作,資深爵士評論家公開爵士樂的聆聽關鍵,帶領讀者享受爵士樂的搖擺魔力。

爵士樂——當代最偉大的一種藝術形式——其內涵與本質建立於自由與創新這兩項元素,然而對於門外漢而言,爵士樂即興的旋律、音符、節奏常讓人摸不著頭緒,不得其門而入。

爵士音樂家、資深評論家泰德・喬亞揭開爵士樂的聆聽關鍵,從爵士樂的核心,爵士樂的文化背景和風格演變,到大師傑作導聆,一本書完整解答爵士樂「從哪裡來」、「怎麼聽」,以及「聽什麼」。

第一、二、三章介紹爵士樂的核心元素,從爵士樂的脈動、句法、音色等等到爵士樂的結構,引導讀者認識聆聽爵士樂時需要留意的關鍵和細節;第四、五章介紹爵士樂的文化背景,從起源談到各流派的演變,連結聆聽與文化,深度探索爵士樂;最後兩章介紹九位爵士音樂史上重要的音樂家及他們的演奏特色,提供讀者入門的聆聽素材,搭配書中前半部的聆聽技巧,幫助讀者發展出獨自欣賞的能力;書末附有一份二十一世紀一百五十大爵士樂好手名單,帶領讀者進入最新的爵士音樂世界。


作者 泰德・喬亞

爵士樂鋼琴家、音樂史學者,曾任教於史丹佛大學音樂學院,並創立了爵士樂演奏研究所,過去為www.jazz.com音樂網站的總編,目前是Daily Beast的專欄作家,撰寫樂評、書評,與大眾文化相關評論。


商品資料

書名
如何聆聽爵士樂
原文名
HOW TO LISTEN TO JAZZ
作者
泰德・喬亞
譯者
張茂芸
定價
350 元
裝幀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黑白 304 頁
ISBN
978-986-9338387
出版日
2017 年 8 月 9 日
出版
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電子書
Readmoo讀墨open_in_new
樂天Kobo電子書open_in_new

相關書籍

如何聆聽爵士樂 試讀
close

自序

世上有什麼比音樂更神祕?外星人穿越遙遠的星系來到地球,若要搞懂我們的食物、性愛、政治,大多八九不離十,畢竟這些事不難理解。但地球人幹麼沒事把音樂往耳裡塞?一聽到樂團演奏便隨之起舞?這可就害他們抓破一頭綠皮也想不通了。艦長,這三分鐘密集傳出大量聲音,我們解不出裡面藏了什麼訊息,地球人也不肯給我們密碼。科幻電影根本亂演一通──外星人才不會浪費時間炸巴黎鐵塔和白宮,光要搞懂巴哈賦格曲的重要性、電子舞曲界的各種儀式、爵士樂即興演奏的規則等等,早就忙不過來了。

而這之中最讓外星人摸不著頭腦的,大概就數爵士樂演奏了。想想,有個樂團每晚演奏完全相同的曲子,但每次都把它變得不同,有什麼比這還玄?要怎樣才搞得懂?再說,有種東西叫「搖擺」(swing),爵士樂迷推崇不已,本質卻難以捉摸,幾乎無法解釋與測量,該如何一語道破?此外,有種曲風表面上相當隨興,大多臨場發揮,演奏時人人渾然忘我;骨子裡卻顯然有套鐵律,背後還有眾人敬畏的傳統,要從何理解這種曲風的結構?還有,最重要的,此一領域的核心精神極難衡量。曾有人請爵士樂大老費茲‧華勒(Fats Waller)定義何謂爵士樂,據說他撂下的話是:「你要知道是吧,別惹它就對了。」

不過還有個東西和爵士樂一樣神祕,那就是爵士樂評人。這些所謂的內行聽眾,有某種神力可將怪奇之聲轉譯為文字、計分、評等(「我給這張熱門新專輯四星!」),接著換聽下一首——他們到底是何許人也?從音樂的定義來說,音樂的起點,就是語言意義的終點,這些樂評人卻以破壞這界線營生,讓旋律淪為文字,而且不知怎的,竟說服我們相信他們的判斷。外星人真得拐走幾個樂評家,塞進測謊機,逼他們招供:人類創作音樂究竟有何祕密含義?

想當然耳,許多地球人同樣搞不懂評論家在幹麼。那堆星星與評分到底是怎麼生出來的?評論家之所以有公信力,靠的可不是花拳繡腿。君不見一堆知名影評人,講起片子來旁徵博引,頭頭是道,卻把結論全濃縮為一個簡單的手勢:拇指朝上或朝下(這不是古羅馬競技場觀眾的反應嗎?),這對他們本人、對自己從事的行業,實在有害無益。評論家豈真這麼好當?萬一某人的結論是拇指朝上,另一人卻給了拇指朝下的評價,我們又該怎麼想?倘若評論尚有客觀標準可言,不純是異想天開、個人意見,這些人豈不是經常達成共識?

一般大眾還有個根深柢固的成見(不是完全沒道理)——所謂「正經」的評論家,最瞧不起大多數人喜愛的藝術作品。舉凡熱賣電影、暢銷書、排行榜冠軍單曲等等,這些菁英份子理所當然嗤之以鼻,而且還倒過來極力讚賞某些冷門作品(凡是腦袋正常的人絕不會喜歡的那種)。讀者往往不由納悶,這些搖筆桿的,是不是只想耍帥裝懂討好讀者,沒興趣針對作品做個誠實的評估?

更別說評論家對自己的工作流程總是遮遮掩掩、故作神祕,令人難以信服。他們三兩下就可以為作品打星、評分、讓拇指豎起或朝下,卻極少向大眾說明這些評等制度如何產生,會優先考慮哪些要素等等。音樂雜誌刊出無數樂評,吹捧獲得四星、五星評價的專輯,對打二星、三星的作品反應冷淡,但讀者可曾看到關於評等制度的深度說明?這些評價展現了何種價值觀?這堆分數與排名中,隱藏了哪些成見?樂迷若深入探究評選過程,應該會得知曲子的諸多細節,至於樂評人如何做出評斷,只怕一無所知。

評論這一行有些層面很深奧,新手會完全摸不著頭腦。我當了這麼多年的樂評人,還是可以體會這種感受。這要說回我三十四、五歲左右,到加州納帕住了一年,四周鄰居幾乎都從事葡萄酒業。我為了想和他們聊點有營養的話題,決心加強葡萄與年份的知識。這個領域研究起來頗有趣,只是我秉持嚴謹治學的精神,甚至甘願奉上辛苦掙來的錢,訂閱酒評界教父羅伯‧帕克(Robert Parker)發行的昂貴電子報。大出意外的是,我不僅學到葡萄酒的知識,更學會寫評論的新竅門。帕克形容葡萄酒風味的方式,多到令人歎為觀止。富含令人垂涎的黑藍色漿果香,帶著一絲果核、燻肉、粉筆與些許藥用碘的獨特氣息,這支濃郁異常的酒,讓你每次品嘗都有新感受。他這種簡短酒評,我可以一口氣念一百多篇面不改色。老實說,他講了哪些酒,我沒多久就忘光光,但我實在佩服他,竟生得出那麼多種手法,將難以形容的酒類特質化為文字。說穿了,那不就是發酵葡萄汁嗎,你能幫它的味道生出多少種形容詞?但帕克的詞庫彷彿不虞匱乏,而且最厲害的是,他的文字帶著某種嘲諷的詩意,也擅用隱喻來說明觀察心得。我住納帕的那段時間,正在寫一本關於爵士樂史的書。我至今深信,那段全心投入研究葡萄酒文化與酒評的經歷,大大增進我描寫音樂的功力。

只是,就算我讀過帕克大師的電子報,數月過去,我還是沒法解釋某種他打八十五分的酒,和另一種他評為九十五分的年份酒,兩者到底有何差別。我喜歡看他的文章,更喜歡他推薦的酒。拜他之賜,我喝了些不同年份的酒,也得以認識許多出色的葡萄酒,但對他到底用哪些精密調校的標準評估,才寫出那短短幾句評論,還是一知半解。

然而,待我回顧自己的音樂相關著作(現在可以裝滿一櫃了),比起帕克,和只會給「拇指朝上或朝下」的影評人,我又高明到哪裡去?這些年來,我對諸多音樂人有褒有貶,卻從未詳述我評估的標準。有時我會大致解釋評估流程,卻鮮少提及理應詳述的細節。

沒這麼做的也不只是我。我讀過數百本關於爵士樂的書,就不記得哪位樂評人鉅細靡遺說明:他們聽音樂,聽的到底是什麼?這些作者當然會講到音樂家、專輯、技術層面與風格等等,但可曾真的邀請讀者進入樂評人的腦中(天啊這念頭真恐怖),請讀者親眼觀察他們過濾證據、做出評估、拍板定案的過程?

基於這點,在接下來的章節中,我會盡量公開自己聽音樂的歷程。這麼做不僅是對各位開誠布公,甚或引領大家欣賞音樂(這兩個目的都達到了),更因為如此用心聽音樂,是我身為音樂消費者的樂趣所在。我希望同樣的聆聽策略能帶給你更深層的樂趣。之後我們會提到爵士樂的結構與風格,並介紹爵士樂壇的多位佼佼者。不過這裡有個先決條件是,我們對「想從曲子裡聽到什麼」已有某種共識。「聽」是最重要的基礎,一切都從這個原點開始發展。當然,本書有些內容,留給個人主觀詮釋,但我希望你看完後能明白:以批判的角度深入聆聽與判斷,根據的不僅是個人品味,也需依據音樂內含的清楚指標,以及音樂演進的過程。音樂本身就具備了對聽者的特定要求,樂評人把這些要求說清楚的同時,自己的主觀已經放在一邊(至少某種程度是如此)。

你或許不贊同本書某些評斷或建議(老實說,所有的規則都有例外,我自己的規則亦然),即使如此,從中思考、反駁、理解的過程,或許正能讓你敞開雙耳,拓展視野。無論如何,我在書中分享的觀點,是辛苦鑽研爵士樂數十年後,淬練出的結晶。但願把這些想法化為文字,能讓你更深入「欣賞」爵士樂的神祕歷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