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的理由:北極燕鷗和遠洋的召喚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2-12-22 (434)

每趟旅行都使我們有所改變。它使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。它讓人不再自我中心、排斥異己、對他人抱持疑懼或厭惡。所有的旅行都教導我們團結,就像候鳥在漫長的飛翔過程中,透過不斷鳴叫來彼此互助。旅行歸來之後,我們總是改頭換面:我們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彼處,同時也把許多事物帶回此地。

洛夫:身為詩人,不但要向他所處的文化生態環境挑戰,更應不斷地向他自己挑戰

洛夫 2022-10-18 (247)

因此寫作隱題詩時,不免驚險迭起,瘂弦以「踩鋼索」來形容,沈奇則說是「一個自找苦吃可高難度動作」。我自己的感受確實如此,幸而大都能在冷汗淋漓中有驚無險,這或許就是促使我完成這一系列實驗的誘惑力。當然,要做到有驚無險,主要靠我對有機結構的嚴格掌握。

能夠保護自己的,或許是裂縫──小說家陳信傑讀《鎧甲的裂縫》

陳信傑 2022-10-04 (255)

他們的行為無論「正常」或「失常」,都是一種鎧甲。然而在某些無可控制姑且稱之為命運的巧合下,鎧甲的裂縫會產生。裂縫與裂縫之間會像地殼變動後的地塹,彼此相接成更巨大的鴻溝,或是生命的水流。

學習寫歌,就是在學習如何面對失敗:Wilco樂團主唱在創作中的追求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2-07-08 (326)

學習如何寫歌,在很大的程度上,是有關教導自己如何面對失敗,並與失敗和平共處的經驗。但那同時也是,有關尋覓、發現與分享某些真相的過程。

像追求一個新對象那樣面對藝術──揭開現代與當代藝術的魅力

蘭斯・埃斯布倫德 2022-04-21 (248)

跟一件藝術品初次面對面,就和第一次約會沒有兩樣,一定要敞開心胸才能夠理解它要說的話。要讓這場一對一會面順利成功,雙方少不了調情、挑逗和產生化學反應。在這場你來我往的交鋒當中,也需要建立信任,展現出你的自覺與自信。

我對徐珮芬無話可說──小說家陳栢青讀《晚安,糖果屋》

陳栢青 2022-01-07 (1110)

以輕馭重。以簡駁繁。與其說徐珮芬的小說找到一個巧妙的施力點,在真(實)與成真之間輕盈跳躍,不如說,她真正知道時代裡頭的黑暗之心——還有什麼樣的精神結構,比「我想要寫一封充滿真心的回信,給可能詐騙我的人」,還更適合這個「不要打開,就能保有完整自己」的年代呢?

將導管插入動脈、體溫計塞入直腸──在人體內開疆闢土的瘋狂醫師們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2-08 (471)

二十世紀相當有理由可以被稱為「心臟的世紀」,因為,其他的醫學領域均沒有如它一般,在醫療技術上,獲得了如此迅速且具革命性的進展。

你不在乎我的感受嗎?威爾史密斯回憶錄揭露不為人知的父女故事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1-25 (352)

威爾史密斯認為要做任何事情,都得以巔峰為目標。他也將這個信念放在孩子們身上,甚至幫助女兒薇洛史密斯在十歲便成為知名歌手。他相信比起考慮薇洛的感受,鞭策她去完成演出更加有助益。當他滿意於自己的教養時,薇洛則剃了個光頭以表抗議。這讓威爾頓時醒悟,重新檢視自己對於情感的信仰體系。他透過薇洛的自我表達,察覺親子關係的問題、察覺自己在情感層面可能存在的匱乏。

宇宙不講邏輯,講的是魔法《WILL:威爾史密斯回憶錄》搶先讀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1-15 (1495)

宇宙不講邏輯,講的是魔法。我們身為人類所體驗到的痛苦與精神煩惱的主要層面之一,就是我們的心智向不講邏輯的宇宙尋求,甚至經常要求,邏輯與秩序。我們的心智渴望萬事都合理,但邏輯的規則不適用於可能性的法則。宇宙是靠魔法的法則運作的。

眼見為憑?記憶可靠嗎?關於「意識」我們知道多少?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1-08 (1645)

儘管學者長久以來耗費心力、徹底而全面地針對腦部進行研究工作,但卻依然存在有許多基本的問題,若不是得不到解答,不然就無法獲得普遍的同意。比如,「意識」究竟為何物?或者,一個「念頭」到底所指為何?你沒辦法把一個念頭裝進罐子裡或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,然而,「一個念頭」顯然是真實而明確的東西。

意外和悲慘的嘗試中緩步推進的醫學發展:腦白質切除術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1-01 (268)

我使用電擊讓那些人昏了過去……當他們處於「麻醉」狀態,就用一根碎冰錐戳入眼球與眼皮之間,穿越眼眶頂部,然後刺入大腦的額葉內部,接著再左右搖晃碎冰錐,來進行側面切除。我已經為兩名病人做了兩側的切除,還有一名只做了一側,並沒有引發任何的併發症,除了其中一個人後來眼眶又腫又黑之外。以後說不定會有麻煩,但手術似乎相當容易操作,雖然過程看起來絕對令人厭惡。

買《身體:給擁有者的說明書》上網登錄抽 Apple Watch Series 7 GPS+行動網路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1-10-27 (857)

感謝您購買《身體:給擁有者的說明書》,為了回饋讀者,啟明出版舉辦此上網登錄抽「Apple Watch Series 7 GPS+行動網路」活動。本活動自2021年10月27日起至2021年12月15日止,在期限內完成購買登錄,我們將在2021年12月底前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贈送「Apple Watch Series 7 GPS+行動網路」一只。

創意的來源是掙扎與矛盾:《吃顆桃子》推薦序

Liz 高琹雯 2021-10-13 (853)

你不需要吃過張錫鎬(David Chang)的餐廳,也能被他圈粉。 就如我,從未嚐過一口桃福(Momofuku)的拉麵或刈包,卻對張錫鎬的一舉一動如數家珍。二〇一一年,《福桃》(*Lucky Peach*)雜誌創刊,我特別託美國的親戚寄回來一本,對其新穎設計與精妙企劃愛不釋手;二〇一三年,張錫鎬與另二位國際名廚瑞內・雷澤比(René Redzepi)、亞力克斯・阿塔拉(Alex Atala)一同登上《時代》雜誌的封面,我也完好珍藏,主廚稱霸的震撼感鼓動依舊。我追看他的電視節目《大廚異想世界》(*Mi

從怪奇迴圈到致命幻象:科技資本主義的自由幻夢

超級歪 2021-01-06 (2587)

瑞典視覺敘事家賽門・史塔倫哈格(Simon Stålenhag)的科幻圖像小說迴環記憶三部曲《迴圈奇譚》、《洪水過後》、《電幻國度》與其說是科幻反烏托邦故事,不如說是為活在科技資本主義美夢的人們做的一次「認知校正」,透過回憶敘事的方式描繪主角童年所見證的瑞典與美國,在科技資本企業主導的時代,如何改變整個社會中人與自然、科技、時間性之間的動態關係。三部曲的故事看似科幻唯美又怪奇詭譎,卻弔詭地與我們的現實相去不遠,彷彿一面黑鏡照映出我們的真實生活,在我們還來得及看清楚以前。

女僕給她的教育及其頑冥的學生:小說《門》中的匈牙利(不知)史

張亦絢 2020-11-26 (1640)

濃烈的情感,清酷的詞鋒,還有對匈牙利史的不能或忘──這都是匈牙利小說已有的名聲。帶著智性意味的驚悚,使這部小說非常容易進入。薩柏透過簡單的小事件令歷史的要點與盲點,都如神經蹦出:小說中有太多「一刀斃命」的句子,可說保證震撼。

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葛綠珂:讀你的詩像掀開天靈蓋

露伊絲.葛綠珂 Louise Glück 2020-10-14 (4408)

2020年10月8日,最新的諾貝爾文學獎公布,詩人露伊絲.葛綠珂(Louise Glück)因其「樸實美麗的詩使個人的存在普遍化」獲獎。葛綠珂任教於耶魯大學,2003 到 2010 年擔任耶魯青年詩人獎評審,2004 年將獎項頒給時值 27 歲的理查・賽肯(Richard Siken)的詩集《狂戀》,並為這本詩集寫了一篇推薦序文。啟明出版於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後,獲得耶魯大學出版社授權,將此篇序文翻譯並刊載在官網,全文由《狂戀》譯者沈意卿翻譯。

啟明盃「我的自煮料理」仿作大賽,開跑!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20-09-30 (486)

在自炊時代來臨之際,你是否準備好了款待自己的自煮料理了呢?啟明在十一月推出《自炊時代,我的自煮料理》前,舉辦了「我的自煮料理」仿作大賽。透過書中十一月的主要食材「雞鬆」(又稱雞絞肉)食譜分享,與熱愛自煮料理的朋友們,展開美好的自煮的練習序曲。

獨家搶先讀陳信傑《柴貓、夢的浮艇與德魯伊》故事

陳信傑 2020-09-17 (1324)

你看過公路電影嗎?不知道《巴黎,德州》(Paris, Texas)和《德州電鋸殺人狂》(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)哪個比較接近行駛在美國公路的感受?拿這兩部電影比較很不尋常,對吧?講起公路電影,想起的若不是文.溫德斯(Ernst Wilhelm Wenders),至少也不會是陶比.胡柏(Tobe Hooper)。

人魔的創造者泡製出新作(而且沒有蠶豆或香緹葡萄酒)

Alexandra Alter 2020-09-04 (19286)

將近四十五年來,哈里斯用他暢銷超過五千萬冊的驚悚小說系列嚇壞了一堆觀眾,引進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虛構反派人魔漢尼拔。幾十年來,他的沉默只讓大眾對怪物背後的這位隱遁者更加著迷。關於他睽違十三年的新作《卡莉摩拉》最驚人的一點,或許是哈里斯居然願意公開談論這本書。

無蜜的蜂群自序:別在無蜜的蜂巢爭蜜

宋尚緯 2019-12-25 (384)

回過神來,距離我出上一本詩集居然也已經將近兩年了。因為要整理詩集的關係,我將這兩年間寫的作品全部重新整理了一遍,回顧了一下自己寫了什麼,修正作品中邏輯錯誤的地方,或者更正一些字詞的小瑕疵。一邊整理,一邊也看到了自己在這些年間的改變。

你為什麼喜歡這部電影?——《如何欣賞電影》推薦文

黃奕涵 2019-09-16 (541)

「影評人的職責,在於點出這些連結與破壞性的創新,不是為了賣弄自己博學或高讀者一等,而是要開啟各種詮釋的可能性,讓讀者的觀影體驗更豐富。」 爬梳影史,總會有幾部電影是諸位影癡們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,究竟這些電影為何能歷久不衰?我們將能在書中尋得解答。

創造對「距離」的批評——《如何欣賞電影》推薦文

鍾凱峰 2019-09-16 (406)

影視評論的訴求是什麼?在我的書寫中,掛念的是「創造」,影評人應當賦予電影新的解讀,開拓觀眾想像的視野;而在《如何欣賞電影》一書中,安・霍納黛對此似乎看得更為深遠,身為一位資深的報社影評人,其態度正如書名,對電影意義的探索、評論者定位的自省,全都隱藏在「欣賞」這一介謙遜的語彙中,平實的筆調下,能看到的是對電影意義深刻的哲思。

架構起基本的框架——《如何欣賞電影》推薦文

安娘威 2019-09-16 (1556)

什麼是影評?好的影評該怎麼寫?它有固定評論的格式或寫作公式嗎?這大概是想寫影評的人都會先陷入苦惱的。當看完一部好的電影,究竟怎麼寫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感覺,我為什麼覺得它很好它很棒,到底它好在哪裡,哪裡獨特,我該如何有理有據的寫出電影的評介,說服社會大眾?

獨家搶先讀湯姆・漢克斯《歡迎光臨火星》故事

湯姆・漢克斯 2019-07-21 (4785)

這個年頭登陸月球比一九六九年之時容易多了,我們四人即是明證,即便八成沒有半個人在乎。事情是這樣的:有天晚上,我們在我家後院啜飲冰涼的啤酒,月牙低垂在空中,好像細緻精美的彩繪指甲,我跟史提夫・王說,如果他臂力夠強、用力拋擲一樣東西,比方說一支鐵鎚,那東西說不定盤旋五十萬英里、在空中畫個大大的8字、繞過頭頂上那個月亮、像個回力鏢似地飛回地球,這樣不是很酷嗎?

【徵人啟事】書庫管理計時人員 3 名

啟明圖書館 2019-06-04 (3365)

啟明是台灣一間年輕有活力的小型出版公司,致力於將世界上精彩的文學、思想和知識介紹給中文讀者。只不過,我們有很多很多書,因此我們打造了一個專屬書庫,希望徵求計時人員,協助書庫運作。

隨著時間不斷蛻變的「靈視」之書——《科學怪人》推薦序

詹宏志 2019-02-20 (918)

距離《科學怪人》在英國首度出版問世,已經過了兩百年,但這則歷久彌新的警世寓言不但仍敘說著當代人類的重要挑戰,甚至比起以往都還更加迫切、越發真實。人類的創造力量不斷突飛猛進,但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承擔——甚至僅是理解——隨之而生的巨大責任了呢?

歡愉地歌唱,和世界一起微笑

林聖修 2019-02-13 (341)

2019 啟明年刊已出刊,林聖修於發行人的話中表示,啟明今年的出版品不論內容、體裁或是題材都會比過去更加繽紛多彩,從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作品怪奇故事集《她的身體及其他派對》到好萊塢影星湯姆・漢克斯的作家出道故事集、從世界經典《科學怪人》到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的得獎小說、從徐珮芬的新詩集《夜行性動物》到布考斯基的經典《愛是來自地獄的狗》、從電影欣賞入門到跨越文學與植物圖鑑與插畫類別的《莎士比亞植物圖鑑》,都在光譜之中。

小,是我們故意的:2019 台北國際書展開跑

啟明出版業務部 2019-02-01 (574)

2019台北國際書展即將登場,過去書展多以大型出版集團為主力,近年在文化部的協助下,添加了獨立出版的創新熱鬧,但台灣為數最眾多的小型出版社往往在考量書種數、人力狀況後以務實為由放棄參展。不過今年有四家出版社要聯手挑戰大出版集團的陣仗,以新經典為首的四家小型出版業者,要示範一次小出版怎麼逆襲大書展。

詩人徐珮芬攜手歌手法蘭合作,一月十三日華山開唱《夜行性動物》

啟明出版 2019-01-13 (741)

詩人徐珮芬與歌手法蘭在華山拱廳舉辦「Happy Together」詩集與歌曲的發表會,向書迷及樂迷分享合作與創作心路歷程

【徵人啟事】書庫管理計時人員 2 - 3 名

啟明徵人 2018-12-26 (3379)

如果你嚮往圖書管理,或者無法打發課餘空堂、想逃離死線的追趕——且用身體的勞動、伸展的筋骨來得到釋放多巴胺的快感!歡迎學生、自由工作者來信應徵,年齡、性別不拘。

一窺戰時最為艱鉅時代的雜誌讀者來信

A・J・皮爾斯(AJ PEARCE) 2018-12-18 (264)

拿起一本將近有八十個年頭的雜誌,總好奇第一次有人讀這本雜誌是在什麼地方——那讀者是否也像我一樣坐在家中廚房呢?又或者趁著午休偷看一眼,還是坐在公車上全神貫注地讀著故事,而此時公車正開過被砲彈炸毀的樓房旁?又或者她在防空洞裡讀給朋友聽過,好在空襲時分散注意力?

從關鍵字認識法國作曲家梅湘的音樂歷程

焦元溥 2018-10-01 (2518)

今年是法國作曲家梅湘的110歲冥誕紀念,在閱讀《為時間終結而作:梅湘四重奏的故事》之前,你可認識梅湘?我們特別邀請資深樂評家焦元溥先生撰文,以關鍵字來認識這位二十世紀偉大作曲家的作曲特色與其音樂成就。

第一屆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畫中文小說徵件入圍名單公布

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畫 2018-08-15 (1049)

在閱讀士氣低迷的時代,啟明出版為了尋回故事的魅力,舉辦第一屆年度特別出版計劃,公開徵求中文小說,自6月1日公布至7月15日收件截止的一個半月內,收到 943 人註冊,其中 614 人在截止日前完成故事大綱及小說開頭,展現驚人的創作能量。

你是泯滅人性只為存活的生還者,還是屈服的滅頂者?

普利摩・李維 Primo Levi 2018-08-06 (917)

「在集中營裡,生存的鬥爭是絲毫不手軟的,因為每個人都是絕對而無情地孤立的。」 普利摩・李維《如果這是一個人》第九章「滅頂與生還」節錄試閱。

平面設計的社會力:彭星凱與李取中對談

詹欣穎 2018-07-25 (1337)

7/15 於高雄台鋁 MLD Reading Forum 舉辦設計講座,邀請平面設計師彭星凱與《週刊編集》總編輯李取中,還有主持人李惠貞,一起來談談對設計的看法。

史托納祕密讀者俱樂部引頸期盼的最後一本小說

啟明出版編輯部 2018-07-06 (836)

英國作家伊恩・麥克伊旺曾稱《史托納》「像其他偉大的文學一樣,揭示了某種人類的真實」,而傳記作家查爾斯・希爾茲在一次訪談中說:「我在《奧古斯都》中聽到那既智慧又疲憊的聲音,試圖呼喚人類,超越輕鬆、未經嘗試的生活,選擇勇氣、榮耀和受苦」。

在書的商業性與設計的理想之外

林聖修 2018-07-05 (409)

平面設計師彭星凱,以十年思辨,在新書《設計・Design・デザイン》中梳理設計本質,解答設計的定義、設計的目的,以及設計師的價值等問題,企圖凝聚設計業界的共識。

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中文小說徵件

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編輯 2018-05-28 (1252)

在閱讀士氣低迷的今天,我們要尋找優秀的作者,寫出讓讀者深深陷入故事之中、不知不覺一頁頁翻動的精彩小說。

鮮為人知的樂園:《我用日子記得你》推薦序

徐珮芬 2018-05-03 (244)

認識楚影迄今,我佩服他在日益衰頹的亂世中,仍持續以他溫柔的墨跡,為迷路的人畫下通往樂園的途徑,那是他打造的堅強的城,收容被雨淋溼的靈魂。

向海冒險:《獨帆之聲》推薦序

廖鴻基 2018-03-28 (269)

這是一部描寫將近半個世紀前「單人帆船環球航行賽」所發生的真實故事。參賽船之一「廷茅斯電子號」,於啟程後八個月又十一天被發現空船在北大西洋漂流。選手唐諾‧克羅赫斯特,謎一樣的消失不見了。

我愛過這個國家:《分裂的天空》推薦序

賴香吟 2018-03-27 (297)

《分裂的天空》是克里斯塔・沃爾夫最廣為人知的作品,這個標題如今幾乎已經成為一個修辭,一個時代標題,用以說明東西德分裂。長達半世紀的冷戰隔絕,所謂西方對東德視而不見,我們確實需要東德角度;至於深入與淒美,則跳出刻板印象,將此書從佐證政治的文本,拉回了文學。

以寫作打破權力與創作枷鎖的前東德女作家:克里斯塔・沃爾夫

啟明編輯部 2018-03-26 (350)

克里斯塔.沃爾夫,這個已在西方飄揚逾半世紀的名字,終於在今年,以她的成名之作《分裂的天空》首度讓台灣讀者看見。

悲欣於汪洋:《獨帆之聲》推薦序

詹偉雄 2018-03-16 (539)

我是把《獨帆之聲》當成海洋調查報導文學來讀的,那聲音、那光、那氣息,跟著半世紀前的海流而來,且又泊泊流向下個人煙鼎沸的海灣或港口。海洋文學總是清洗著黑暗之心,台灣這座海洋之島,值得從一本遠道而來的書中,汲取一些身心的勇氣⋯⋯

你是否和我一樣,在成長中苦尋不著自己?

林聖修 2018-03-05 (383)

讀尚緯的詩,他讓我發現,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樣不知所措。在拋開我們讀過的書本、同學老師們和家長的評斷後,我們對於一切大小事物,是否還有可能做出獨立的抉擇?

如何聆聽爵士樂?沈鴻元:相信自己的耳朵與生活經驗

陳心怡 2017-09-09 (994)

爵士樂到底該怎麼欣賞、怎麼聽?愛樂電臺「台北爵士夜」、「藍調之聲」與「爵士在台灣」的主持人沈鴻元直接了當地說: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,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聽音樂,不用迷信評鑑。」